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典型建筑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9日发布人: 来源:土木工程系 浏览次数:

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典型建筑

一、公共建筑

1.寨门寨墙

海上桥传统村落寨墙修筑于清乾隆、嘉庆(1736—1821年)年间,沿村边而建。寨墙基础厚5米,到顶宽3米,高平均10米,套板夯实,以夯土堆成。寨门用大青砖砌筑,两边衬包石块和夯土连为一体。门内设更房,派专人值守。

传统村落修筑寨墙以作防止战乱、匪患、猛兽等外部防御之用,寨墙设寨门除了作为重要的防御节点外,还是内外分界的标志和出入村落的主要通道。海上桥村北侧的丘陵台塬与南侧的山谷冲沟形成村落外部的天然防御屏障,东西两侧随山就势修筑寨墙,自然屏障与寨墙共同构筑完整的防御体系,并结合地形与外部交通条件,村落设置东、西、南三座寨门。寨门上原有石匾,东寨门为“晏海门”,西寨门为“虹桥门”,南寨门为“保和寨”。寨墙寨门的设置在满足古时村落防御需求的同时,增强了村落空间的仪式感与村民的归属感,增强了村落内部社会组织的内聚力。

海上桥村王家祠堂位于海上桥村村西偏北处,始建于清代中期,坐西向东,总面积256平方米,建筑面积139平方米。现存倒座大房1座,南厢房1间,窑洞3孔。院内中间窑洞有王家始祖碑一通,清同治五年清明节立。建于清代。王家祠堂现为海上桥供销合作社。

王家祠堂建筑物为青砖、蓝瓦、木质结构。窑洞用砖石裱窑脸,青砖在房檐筑几何图形。

3.关帝庙

重要的民间信仰场所,多为表达古人寄托忠孝信义或求财避灾之追求。位于海上桥村口,坐西向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总面积22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2平方米。建筑有卷棚1座,关公庙2间,戏楼1座,土窑洞4孔。窑洞夹山有碑刻3通。建筑物为石基础、青砖、青瓦、木质结构。

关帝庙原址所在地曾经改建成为村内学校,现作为游客服务中心。西南端保存有三处石碑与一组窑洞,见证着关羽作为民间信仰的精神寄托在海上桥村历史上的地位。

4.火神庙

始建于清乾隆59年(1795年)。因时间久远,风露雨浸,庙院窑内局部塌陷严重,咸丰四年(1855年)进行了第一次修复;1915年、1963年、2013年、2019年先后四次对庙院进行修缮,青石砖铺地。现有窑洞3孔,上嵌碑刻1通。

5.土地庙

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09年),位于第十二村民组,坐东向西,后被拆毁。2013年群众自行修复。现有窑洞1孔。

6.古井

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海上桥人从站街迁徙此地后开挖的第一口井。方口70厘米,可供几百人饮用。据说打井时因岩层坚硬,出一升石渣给一升米,夜以继日,才得以竣工,距今已近200年。

二、民居建筑

海上桥村古建筑群坐北向南,大部分建于清中晚期,占地总面积约22400平方米。现存四部分,分四方建有20个院落,共有窑洞75孔,楼房42座80余间,远远望去,山与村相融、幽静典雅。

1.院落空间

海上桥村民居院落组合多为窑房院式,一进式和二进式的四合院,且基本形制均以靠崖窑作正房、瓦房或锢窑作厢房、倒座。在有限建造环境中,窑洞与瓦房组合形成的窑房院既可满足人们对两种建筑空间的需求、降低建造成本,又可获得类似本地合院民居的院落布局。

古时按王氏宗族关系分东院、南院、北院、当中院、里头院的“五院”管理模式。村落整体处于丘陵谷地,民居结合地形分布,院落没有严格按照坐北朝南的方位布局,朝向多为带有一定偏转的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

海上桥村传统民居建在丘陵谷地的阶梯台地上,营建场地有限,并排分布在同一台地的民居院落多为纵深较长、面阔极为狭窄的窄型院落,同时院落间紧密相连。部分院落利用正房靠崖窑后部黄土台地的高度空间,在一层窑洞顶部平整二层地面,并在二层修筑窑洞或房屋,形成阶梯状的立体院落。这样的立体院落充分利用地形条件,既可增大民居对使用空间的需求,又可增强院落自身的防御层次,还可以利用二层院落满足粮食晾晒等功能需求,是传统民居因地制宜、灵活布局的典型实例。人们辛勤劳作,村中曾有良田千余亩,骡马百余匹,房屋数百间。这种家境殷实、生活富裕、人烟阜盛的景象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2. 窑院民居建筑

窑院建筑是由远古穴居发展而来,逐渐发展演变为现在的窑洞建筑。海上桥村黄土丘陵的地形使民居多以窑洞作为正房。窑洞自身有提供生态舒适的居住环境、节约能源、节约耕地的特点,使得窑洞这一建筑形式在海上桥得到很好地延续和发展,村内主要有靠崖窑、锢窑两种窑洞形式。

平面形式上,海上桥靠崖窑民居多为三孔窑洞组合出现,类似瓦房民居建筑的三开间。当窑脸面宽过窄无法开挖三孔窑洞时还会采用窑脸挖设壁龛或窗洞的方式形成类似三个窑洞的形式。单体平面多为外窄内宽的倒梯形,口小底大寓意“聚财”。挖窑技术简单,受地形限制较大,因而平面尺寸比较自由,居民会根据功能需要挖筑相应大小的窑洞,并在单孔窑洞内部需要位置挖壁龛(拐窑)或炕窑。除了作为单窑使用,窑洞内还有前厅后卧式、串联式及母子窑等多种单体平面形式。锢窑在平地上利用砖石、土坯发券建造而成,平面形式上为平行与锢窑朝向的并列连续发券的形式,并通过增加拱券的壁龛来增加使用空间。海上桥村的锢窑基本均作为厢房使用,并列的窑洞数量较为灵活,且通常不讲求窑脸立面的对称构图,因而门居于窑脸的一侧开设,另一侧可开设一个窗户。

结构形式上,窑院民居建筑无论是在黄土立壁面开挖的靠崖窑还是平地修筑起来的锢窑,其主要结构形式均为拱券结构。靠崖窑的结构性能主要取决于黄土台塬的立壁性,而锢窑的结构性能来自于拱结构将竖向重力分解为竖向承载力与水平推力的结构特性。

窑院建筑的围护结构可以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主要指窑脸、门窗等。窑洞窑脸常采用砖石砌筑,主要有砖窑脸、砖石混合窑脸两种形式。海上桥传统窑洞窑脸属豫中地域风格,与陕西、山西等西北地区的窑洞建筑有较大不同、带有较为明显的本地特色。窑脸通常仅留较小的门窗洞口,使窑洞门与本地房屋的房门尺寸、形式相近。窑门也多为与普通房屋一样的板门。一般窑脸仅在窑门上方开设类似于“亮子”的半圆形窗,仅少数内部高度较高的窑洞单独在窑门上方开设窗户。窑洞建筑的内围护结构不仅指用来分割窑洞空间的砖石或木分割,还有在黄土窑体内部所做的一层砖石发券。海上桥村窑洞内采用砖发券做内围护结构时通常砖缝密且均匀,展现了本地传统工匠高超的建窑技艺。

靠崖窑窑脸砌筑的砖石等常高出土坡,以防止坡顶雨水对窑脸的直接冲刷,锢窑与地坑窑则用砖石砌筑女儿墙形成有组织排水。锢窑窑脸顶部设置披水挑檐,以防止雨水对窑脸的冲刷,窑顶部设置排水口。

3. 瓦房民居建筑

传统瓦房在海上桥村以窑房院为主的民居中多作为厢房或倒座。海上桥村瓦房民居建筑单体平面多为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形式。三开间的平面形式使用面积适宜、结构合理、利于院落空间组合、普遍适用。除了常见的三开间平面形式,村内刘春荣宅院二层台地处还出现了不对称五开间的平面形式,这样非常规的平面形式也显示出传统民居建筑单体平面灵活多变的特点。

海上桥传统民居瓦房建筑的屋架结构主要为传统抬梁木构架,常见三架式、五架式、六架前檐廊式、三架单坡式等。抬梁结构的屋面荷载由椽子传递至水平向的檩条,再由檩条传递至竖向瓜柱,瓜柱传递至水平向的梁,最终传递至竖向承重结构之上。

屋顶形式上,村落内传统瓦房建筑中主要有双坡尖山式硬山顶、单坡硬山顶两种形式。双坡尖山式硬山顶是巩义最常见的屋顶形式,其檩条搭在山墙上不悬挑出墙外,山墙用砖封檐。单坡硬山顶多见于厢房,是由于院落面宽方向用地紧张建造的。海上桥民居中常见的单坡硬山顶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仍有独立正脊,脊后留有一小段坡,形成类似不等坡的屋顶。

另一种是与邻近其他院落厢房共用后墙,两厢房共用正脊,宛若一栋建筑。村内瓦房民居建筑屋面均为干搓瓦屋面,屋脊形式主要有散瓦脊、实脊、花瓦脊这三种形式。

屋身部分包括建筑的前檐墙、后檐墙以及两侧的山墙四个部分。经济水平较好的家庭营建房屋时多全部使用青砖或砖石混合砌筑屋身。经济水平较差的家庭多采用青砖与土坯或块石与土坯相结合的方式砌筑屋身,墙基以下采用砖或石砌筑,而墙基以上改用土坯砌筑。

门窗主要用在主立面屋身,大多设在前檐墙部位,常见半圆形拱顶门窗、弧形砖过梁门窗、矩形门窗等洞口造型。山墙部位的“山花眼”与倒座部位大门顶部的气窗通常窗洞尺寸较小,常见圆形窗、半圆拱顶窗、八边形窗、木过梁矩形窗等窗洞造型。

三、建筑材料

生土作为建筑材料具有易取得、成本低、施工容易等特点。海上桥传统民居中窑院式民居多与土有直接联系,靠崖窑直接利用了黄土台地自身立壁性强的特点,砖石锢窑也多依靠黄土与碎石的混合进行窑体内部的填充形成稳固的拱券结构。在瓦房中也常见夯土墙、土坯墙的使用。土作为建筑材料,具有不耐水冲的劣势。海上桥窑洞用砖石砌筑窑脸、窑顶设置批水挑檐、生土墙外侧刷各种抹面、出檐的屋面形式等处理方式在追求美观的同时也多是为了减少雨水冲刷对建筑造成损害。

海上桥所在的巩义山地面积占比高,东南部的嵩山更是有大量能够用于建设民居的石材。本地用于民居建设的石材主要有浅黄褐石、红石两种。完整的、形态规整的石料用于房屋建设,较碎的石料可用于平整院落、修路、修桥等。

巩义地区土质极好,早期的人类活动遗址中就发现有烧制陶器的现象,本地发现大量汉代画像砖,更说明了本地烧制砖瓦的历史悠久与技术成熟。海上桥村内传统瓦房民居建筑多以青砖搭配土石砌筑,青砖多用于墙体转角、门窗周边等部位。

四、建筑装饰

海上桥村传统建筑遗存总量较大,传统民居以砖、石、木、土结构为主,建就年代集中清中晚期。现存传统建筑保存完好,院落群体合理,地域特色突出。建筑构件如石雕、木雕、柱础、门窗等部位装饰元素和形式丰富,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豫西传统民居典型代表。

1.门窗

窑院民居是海上桥村最典型的建筑形式,拱形门和拱形窗在窑洞、砖房或土坯建筑都被大量使用,成为民居建筑最主要的形式风格。窗多为槛窗,窗拱多为扇面券,刻工精良。而门拱则多为全圆券,一般一券一复,有的三券三复,甚至达到五券五复,也有扇面券。垂花门造型别致。

2.雕刻艺术

海上桥村居民重视“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在建筑上进行细部装饰,使普通建筑构件赋予艺术价值。在门窗、檐下、山墙、墀头、屋顶脊饰上普遍应用,精致的雕工使建筑整体显得富有生机,雕刻图案以鸟兽植物为主,寓意祈福添寿、风调雨顺。雕刻图案题材主要有花草纹样、动物纹样和符号纹样。其中,花草纹样主要为常见的花卉、植物,梅兰竹菊象征高雅,牡丹寓意富贵,蟠桃、水草寓意着福运连绵不断等;动物图案以蝙蝠、梅花鹿、喜鹊、瑞兽为主,如松鹤延年、喜(鹊)上眉(梅)梢、三星高照等;符纹被抽象成几何形状,包含中国传统的文字符号以及带有一定寓意的符号如寿字、如意、祥云等。

木雕  木雕用于海上桥民居木构架装饰,最常见的是门头门楼檐下的雕刻,几乎现存每户宅院的门楼下都能看到。图案的表现主题比较多,多以动植物为题材,有些以山水景观为题材。村中最具代表性木雕出现在王荣卿院落檐下木雕,将瑞兽、牡丹、莲花图案合理排列,如玉堂富贵、双喜临门、福禄寿喜等。木刻匾额是海上桥木刻艺术的集中体现,据记载有四十余块匾额悬挂在各门楼、外墙之上,彰显宅主的声望和地位。

石雕  石雕工艺主要用于门口处的门枕石和柱础等部位。门枕石承载门、框的石质构件,在门外部分还有抱鼓石、门墩石,通常做鸟兽艺术纹饰处理。柱础主要是支撑传力,防水蚀,增加耐久性。柱础的艺术装饰比较多样化,大多为鼓形。

砖雕  海上桥村传统村落砖雕主要分布在建筑的墀头、顶脊、影壁墙和窑洞门脸上。民居的砖雕中有大量的祥云、寿桃、蝙蝠、鹿、鱼等动植物图案,寄托人们对健康长寿、幸福生活的向往。比如:松鹤同春,莲花牡丹等。一些宅院采用兽面瓦当、寿字滴水。王广亚故居的二门门脸砖雕挂落飞罩上,有龙、鹿等动物图案和牡丹、莲花等植物图案,以及如意云头、卷面水草等图案,寓意家庭幸福美满。

五、典型民居实例-王广亚故居

广亚博士是海上桥村的杰出代表,为我国教育事业与海峡两岸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其故居位于村落西部,村委北侧,为整体坐西朝东的两进窑房院民居。现由大门及倒座、北厢房、南厢房、窑洞5孔构成。

第一进院落由倒座、窑洞、南厢房组成。大门及倒座面阔四间,进深五椽带前廊,墙体由毛石、青砖、土坯砌筑,二层双坡硬山干槎瓦顶,五脊六兽。第二进院落为院落主院,院

落面阔狭窄,为典型的以靠崖窑为正房,南北瓦房为厢房的窑房院式院落。正房位置的两层靠崖窑首层开挖三孔窑洞,二层仅开挖一孔体量较小的窑洞,二层窑洞前留有平台形成二层庭院空间,靠崖窑均以砖石砌筑窑脸。南北厢房为单坡瓦房,进深尺寸较小,均为三开间,南厢房与第一进院落南厢房紧密连接,北厢房与主窑间隔空间的北侧土崖还开有一孔窑洞。窑洞共5孔,均为一层单孔窑,前檐墙体用毛石及青砖砌筑,门窗、壁龛处用青砖砌筑砖券,窑洞内部用青砖砌筑加固土墙。

以上文字内容根据《海上桥村志》整理,在此特向村志编纂者致以诚挚的感谢!

图片来源:自摄


上一条: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条: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村落格局与风貌特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