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文化保护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9日发布人:土木工程系 来源:土木工程系 浏览次数:


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文化保护与传承

一、日常生活习俗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海上桥村大多数人家都种棉花,织成土布,以黑色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民衣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观念更新,不再满足于单调的着装方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穿衣注重美观、大方、时尚,各式各样的外套、大衣、休闲服、皮衣、T恤衫、羽绒服等进入寻常百姓家。进入21世纪,人们着装追求个性、品位和品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海上桥村群众生活困苦,农忙季节一日三餐,农闲季节一日两餐,以红薯、玉米、高粱等粗粮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民除种植粮食作物外,还有芝麻、花生、豆类、西瓜、蔬菜等。1978年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日三餐全部细粮,鸡鸭鱼肉逐渐成为日常饮食。进入21世纪,饮食观念不断更新,讲究营养的合理搭配、绿色健康。

3.

海上桥村传统民居以窑院为主。老百姓住窑洞,投资少,简易方便,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进入21世纪,海上桥村出现了公寓式洋房和别墅式小楼,房屋内外装修考究。2013年5月,馨海家园开工,建设10栋312套居民住宅楼。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海上桥村交通落后,人们出行以步行或畜力交通工具为主。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骑自行车的人渐多。90年代,交通工具主要为摩托车、机动三轮车、面包车。21世纪以来,大多数家庭购置了小轿车,自驾游成为群众出游时尚。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日渐增多。

5.教育

海上桥村历来重视教育。明、清时期,村内办有私塾。据民国二十六年《巩县志》记载,1911年,海上桥建忆阙小学校于民宅,学生十余名,后改为育英小学校。1948年4月,巩县解放,海上桥村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949年,在王氏祠堂开办海上桥小学。1952年,办农民夜校,以小学课本为主,由当时的小学教师进行业余辅导,招收学员50多人,两年期满毕业。1953年,海上桥小学迁至王建五宅院。1957年,组织扫盲教育,以省编识字课本为主,学员70多人。1969年,海上桥小学附设初中班。1973年,海上桥村高中成立。1975年,海上桥村高中并入巩县第十高中。1988年8月,海上桥小学初中部并入大峪沟镇第二初中。2007年8月,海上桥小学改为大峪沟镇中心小学教学点。2012年8月,海上桥大峪沟镇中心小学教学点撤销,师生全部并入大峪沟镇中心小学。

6.医疗

1956年,成立海上桥大队联合诊所。1958年,海上桥大队联合诊所撤销,成立海上桥大队卫生所,建立妇产院。1970年,实行合作医疗,卫生所设备由大队购置,服务群众看病。2003年,农村实行新型合作医疗。2010年起,海上桥村两委筹资为群众补助新型合作医疗费用。2011年,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价实行零差率销售,全部药品统一从卫生部门购进,村医在镇卫生院的指导下,为村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负责村里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保健工作,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各项服务项目。2018年,开始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村“两委”年均补贴50余万元,为群众全额代缴医保费

7.文化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海上桥村文化设施相对落后,每年仅春节期间开展说书、唱戏、演故事等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群众文化事业逐步发展。1952年,成立广播站,宣传党的政策。1954年,首次放映电影。1956年,成立海上桥业余剧团,自排大型古装戏《牛郎织女》、《秦香莲》等在村广场表演。1966-1968年,海上桥业余剧团在各生产队巡回演出,剧目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白毛女》等。1971年9月,海上桥建立文化室,同时学校图书室对群众开放。

进入21世纪,海上桥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陆续开展了“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百姓宣讲直通车”“红色文艺轻骑兵”“消夏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2017年8月,举办“传承家规家训,弘扬清风正气”廉政文化主题书画展活动。2019年1月,巩义市在海上桥村文化广场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2019年,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商学院在海上桥村文化广场联合举办“海上生明月”诗词朗诵会;郑州大学在海上桥村文化广场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戏曲音乐诗会。2020年7月,河南省歌舞剧团“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在海上桥演出。

二、节庆习俗

1.婚嫁习俗

提亲  婚姻一直沿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由媒人提亲,男方再向女方提婚。改革开放以来,倡导婚恋自由,婚姻之事男女双方谈好,再经双方家庭商量明确下来。

相亲  经媒人说合之后,男方及长辈到女方家中做客,女方用鸡蛋茶(清水炖鸡蛋)招待,一般相亲后这门亲事就基本算定了。

定亲  俗称“换手巾”,相亲后,择吉日与女方定亲,参与人员都是双方家族至亲。定亲仪式上,男方长辈要给女方发红包。此时男女双方正式改口叫对方父母及长辈,然后交换礼物。早年间是男、女互换手绢,作为定情物。至此婚事正式确定,双方互称儿女“亲家”。订婚后,男方依双方生辰八字选定结婚日期。

送好  结婚日期确定后,男方将写有婚期的帖子择日送到女方家,礼品用红包袱包裹。随后几日,男方要答谢媒人,给媒人送一双鞋,感谢撮合。

搁桌  婚礼前一天下午,男方到女方家拉嫁妆,又叫搁桌。女方传统嫁妆是柜箱、妆柜、衣架等。改革开放后,逐渐演变成生活电器、小轿车之类。搁桌物品有喜糖、烟、酒和礼肉。男方主事人和女方主事人商议迎娶细节,随后男方拉回嫁妆。

婚礼  婚礼当天,男方出门要吃一个红皮鸡蛋,一碗饺子,预示娶亲一路顺利圆满。迎亲队伍由新郎、夹毡(男方主事人)、娶者(一对夫妻)、伴郎、礼炮手等组成。到女方家迎娶新娘,一对新人拜别女方长辈。女方送亲队伍包括长辈或兄弟1人、送者(对应娶者)、伴娘等。婚礼仪式一般在中午前开始,新郎、新娘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之后入洞房,婚礼仪式正式结束。

闹洞房  又叫吃四盘菜。婚礼当天晚上闹洞房,要吃四盘菜。新娘被请出洞房,和新郎立于一桌前,桌上放四盘菜,两荤两素,亲朋和新郎新娘说笑热闹一番。

2.生诞习俗

吃喜面  又叫做满月。妇女生孩子后,男方要到女方家报喜,送喜肉、喜酒,女方回红鸡蛋,同时告知亲朋好友做满月日期。做满月时,女方长辈送大蒸馍、新被褥、小孩衣服等,男方办宴席,亲朋好友为孩子送上祝福。

过生日  过生日,叫庆生,中午吃面条。60岁以上老人庆祝寿诞叫祝寿,子女献寿桃(四斤重),内亲、厚友送衣、鞋、寿幛、寿联等,亲友送匾额,如“耆年渊德”男(九十)“节寿并高”(女性)等。主家请吃寿面,寿翁撒寿钱、寿糖。

3.岁时节俗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海上桥村民的春节活动从腊月下旬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中旬,是本村最隆重的节日。进入腊月,尤其小年后,各家开始采购年货,以备春节享用。民间谚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窑洞;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宰肉猪;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蒸馒头;年三十,包饺子”,节前安排忙碌而有序。除夕守岁,包年夜饺子,拜年,烧香祭神。正月初一开始,则是互相拜年、走亲访友的日子。社戏、民间娱乐活动也从初一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九,年味方尽。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寓意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传统习俗吃元宵,象征一家人团圆和睦,幸福美满。

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开始,雨水渐多,天气转暖,春雷催雨,万物复苏。农村有“二月二,吃炒豆”的习俗,中午则吃油炸食品。人们还选择这天剃头理发,图个好兆头。

清明节  公历4月5日左右,是中华民族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的传统节日,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当天早上,家人给小孩手脖、脚腕佩戴五色线,身上佩戴香草袋,寓意免毒虫伤害,虎虎生威,健康成长。海上桥有吃粽子、门上插艾蒿、炸糖糕和菜角、娘家人到出嫁姑娘家走亲戚的习俗。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相传,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世间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祈祷姻缘美满幸福。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明月高照,秋高气爽,农家小院摆上月饼瓜果,祭月赏月,喜庆丰收,阖家团圆。人们把圆月视为团圆美满的象征,所以也叫“团圆节”。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称“重阳节”。当日,民间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习俗。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海上桥有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这天是民间祭祀灶王爷的日子。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民间善恶之事,请玉皇大帝赏罚。为了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进吉言,就在灶王爷上天之前敬上灶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三、民间艺术

腰鼓  腰鼓是海上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向前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腰鼓属打击乐器,鼓框上有环,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多于喜庆节日表演。

秧歌  海上桥最常见的一种集体舞。用锣、鼓等伴奏,融舞蹈、歌唱等为一体。舞者一般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多在街头或广场表演。

旱船  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四周围有蓝色棉布裙,上面有红绸、纸花等装饰物。旱船表演一般使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多在逢年过节表演。

高跷  因舞蹈时脚踩踏木跷而得名。表演人数不等,舞者多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服饰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或单独演出,或和秧歌、旱船一同演出。

犟驴  道具由竹竿做成驴形,外以黑布装饰。表演人站立在驴子中间,步伐为马步和碎步。通过牵驴人双手做扭、拉、按等动作表现驴子的犟劲,表演十分风趣、幽默,多在逢年过节表演。

四、特产名吃

红薯粉条  海上桥村红薯种植面积400余亩,每亩可收3000斤。将红薯洗净后,制成小块儿,放入石磨中,磨出粉浆,人工分离渣浆,制成红薯淀粉,在大锅中加水熬制成糊状,放入容器中拉成长条,在水中冷却,搭在特制架子上自然风干,吃起来光滑爽口,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香油   选用海上桥芝麻,采用传统古法,石磨磨酱,铁锅萃取。在磨制过程中低温低压,有效保留了香油中的芳香味物质及功能性营养成分。采用物理净化技术,经多次过滤、沉淀,滤掉香油中杂质。净化后小磨香油外观晶莹剔透,营养丰富,品味纯正。

小米  海上桥村特别适合谷子种植,全村谷子种植面积300余亩。加工出来的小米颜色金黄,性平、甘凉,煲出的米汤色泽金黄,香气扑鼻。

柿子饼  海上桥柿子格外甘甜,将熟透的柿子去皮后和石磨面、玉米面搅拌均匀,拍成饼状,在煎锅上烙成柿子饼,果香四溢。吃到嘴里,有股嚼劲,既有玉米、麦香味儿,又有柿子的甜果味儿。

枣花馍  海上桥传统小吃。把红枣用热水泡1小时,红枣去核。面粉中加入鸡蛋,再倒入红糖水,搅拌均匀,发好面后,做成面团,嵌入红枣,放笼蒸30分钟,香甜可口。

烩面  海上桥特色面食。利用本地旱地小麦制成面粉,加入鸡蛋清和盐制成烩面坯,利用大骨和老母鸡熬制成高汤,烩面坯经拉制后下入汤中,加适量配菜,达到汤宽面筋的效果,加入传统酱肉而成,味道浓厚,回味无穷。

五、方言土语

1.称谓

父亲:称大、爹、爸爸、伯伯。

母亲:称娘、妈妈,向他人讲话时偶尔称母亲。

叔父:称叔叔。亲叔叔带排行序数,如二叔、三叔等,邻居带名,如某某叔。

婶母:称婶婶。亲婶婶带排行序数,如二婶、三婶等。

祖父:称爷爷。

祖母:称奶奶。

外祖父:称外爷。

外祖母:称外婆。

岳父:称丈人,见面时随妻子称呼。

岳母:称丈母娘,见面时随妻子称呼。

公公:妻子称丈夫的父亲为公公,见面时随丈夫称呼。

婆婆:妻子称丈夫的母亲为婆婆,见面时随丈夫称呼。

丈夫:称老头、当家的、孩子他爹、孩子他爸。

媳妇:称秀子,与旁人说话时称“俺秀子”,也有直呼名字的。

儿子:称孩子、小孩,孩子多的排行按序号称老大、老二、老三等。

女儿:称闺女、妞,有的称姑娘、丫头。

内兄:对妻子胞兄的称呼,亦称大舅子,见面时随妻子称呼。

内弟:对妻子胞弟的称呼,亦称小舅子,见面时随妻子称呼。

妻姐:对妻子胞姐的称呼,也称大姨子。

妻妹:对妻子胞妹的称呼,也称小姨子。

老太太:对年龄大的女性尊称。

老大爷:对年龄大的男性尊称。

姑娘:对未婚女子的统称。


2.谚语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巧犁耙,不如拙上粪。

麦收一张犁,秋收一张锄。

麦收八、十、三场雨。

七大八小,九月种蒜长不老。

处暑不露头,铡铡喂黄牛。

八月雷霆发,大旱一百八。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六雪打灯。

菊花开,乱撒麦。

楼铃响,柿子长。

头伏萝卜末伏芥。

地皮冻,萝卜挣。

清明前后,种瓜得豆。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湿锄玉米干锄花,漓淋下雨出芝麻。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参不落,地不冻,有籽只管种。

打春一百,下镰割麦。

不怕初一阴,只怕初二下。

三伏不受旱,一亩打九石。

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连阴吃饱饭。

人在屋里热得跳,禾在地里哈哈笑。

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有雨种白菜。


3.歇后语

王五过年——要啥没啥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

犁地淹死牛——墒透了

剃头的扁担——不长

药铺门前拍手——没法

八亩地里一颗谷——独苗

中秋的月亮——正大光明

掉了毛的刷子——有板有眼

六、民间传说

田仙的传说

田仙,字净意,人称田老夫子。由于他行动离奇神秘,故人称田仙。顾名思义,“净”者“入净”,“意”者“凝神”也。是位擅长医术的仙师。

海上桥村东,有一学堂(现在叫学院)。该处自然清幽,风光旖旎,地势呈环月状,分上下两院:上院为文院,备修经文。下院为武院,教习武功。上下有土窑数十孔,上院正下有一天窑,墙壁粉刷,常年整洁无尘,是田仙隐居之处。

田仙善医术、卜术,求医者求之病除,求卜者求之灵验。求者络绎不绝。

田仙学识渊博,善通文墨。业儒诸生将写好的文章呈求考评,有求必应,删改无不尽意尽心。办法是将原稿文放到天窑桌上,并摆齐酒菜四味,美酒一壶。烧香礼拜后退出,将窑门关上,任何人不准偷看。

第二天,开门看时,朱笔所批,增删极为得当,考取功名有望。所以,四方名流拜为门下弟子的,不计其数。

田仙善书法,海上桥村一王姓农民,珍藏他书写四扇屏一套,内容为劝诫酒色财气。书法造诣颇高,其书如行云流水,淋漓有神,颇具名家之风。

村中有一人名叫王和,异想天开,总想将田仙看个明白。一日夜静更深,他潜伏门外,眼前窑内突然明亮,他隔门缝,看见一个白须白发老人,坐案前,全神贯注,奋笔疾书。

王和一时喉痒,轻微一声咳嗽。窑内顿时灯灭乌黑,直到天亮,再没动静。原放纸八幅,只写四幅半。从此,村民有求,再不灵验。扶乩邀请,沙盘留字:此地不便隐留,转赴汜水。

众弟子对王和极不满,纷纷怒骂斥责他,叫他王赖货。该字屏一直保存到1966年,被烧毁四幅,现尚存半幅。

田仙留著有医书《瘟疫安怀集》《育婴集》和时文《鹿鸣集》三书,其中两医书木刻印本,在巩义被不少医生收藏,《鹿鸣集》已失传。

--摘自《史话巩义》

七、名人名家

1.张光华

张光华(1928—1950),中共党员,海上桥村第14村民组人。1948年,参加革命,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运输连任班长及排长等职。1950年12月,在朝鲜金城中山里牺牲。

2.曹振普

曹振普(1963—1989),中共党员,海上桥村第9村民组人。1981年元月应征入伍,在山西省忻州市某部二营任助理员,198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9月30日在山西省忻州市为保护儿童生命英勇献身,年仅26岁。

3.王广亚

王广亚(1922—2015),男,汉族,祖籍河南省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1948年开启办学之路,曾担任台湾私立教育事业协会理事长近30年,获选为台湾第一届十大杰出教育事业家。毕业于日本亚细亚大学经济系,1977年获美国加州联合大学荣誉教育博士,1997年获韩国清州大学校名誉经营学博士,2009年获韩国南部大学校名誉哲学博士,2010年获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

心怀爱国之情,情系教育事业。王广亚从小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积淀了朴素的爱国思想和情感。20世纪90年代初,他顺应改革开放大潮,回到家乡助学助困、修路架桥,做了大量公益事业。1993年,他在河南新郑市创办了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此后在北京、内蒙古等地创办学校。但是,王广亚念兹在兹的是想回馈桑梓、奉献家乡,于2004年不顾83岁高龄,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到出生地巩义市,高起点、高标准捐资创办了郑州商学院,实现了“在桑梓中回馈桑梓”的夙愿,扎根小城办大学,开创了巩义市高等教育的先河。

弘扬传统文化,凝练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王广亚注重总结办学经验,凝练探索出较为系统、内涵丰富的教育理念:“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办学精神,“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校训,“计划创新、执行彻底、考核严谨、赏罚分明”的行事准则,“要有好的师资、好的设备、好的制度、好的管理、好的福利”的办学原则等。

王广亚编撰书籍50余部、数百万言,主要有《我的大学理念》《三本教育思想》《广亚锦言拾粹》《成功与我》《育达与我》《升达与我》《成功与失败》《进德与修业》《杏坛纵横》《教育行政》《商业与心理》《人生拾零》等。创办学校10所,涵盖了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不同层次,累计培养学子百余万人。

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国突出贡献教育人物”“中国教育事业领军人物”“中国民办教育终身成就奖”“感动中原60年60人”“中原之子”“黄河之子”“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特别奖”等。

八、村落管理

1. 中共海上桥村总支部委员会

1952年,中共海上桥村支部委员会成立,党员9人。随着党员的增多,2012年,改为中共海上桥村总支部委员会,党员86人。进入新时代,中共海上桥村总支部委员会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完善“四议两公开”等议事规则,制订海上桥村党员积分管理办法,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每月1次党员会,每季度1次支部书记讲党课,每年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发展1—3名党员。截至2019年年底,中共海上桥村总支部委员会下设农业支部、巩义市万达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支部和巩义市瑞普炉料厂支部等3个党支部,党员总数116人。

2. 海上桥村民委员会

1948年4月,海上桥村解放。

1954年,海上桥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1月,海上桥村更名为海上桥乡,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9年3月,海上桥乡更名为海上桥大队。

1961年6月,海上桥分为海南、海北两个大队。

1963年2月,海北大队、海南大队合并成立海上桥大队。

1971年10月,成立海上桥大队革命委员会。

1983年12月,海上桥大队改为海上桥村,成立海上桥村民委员会,下设16个村民组。

3.海上桥村务监督委员会

2011年,海上桥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村监委会监督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制度的实施,对村务决策、工程建设、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项目进行监督,并按照程序,提出监督意见,核实党务、村务、财务的运行,及时公布监督结果,反馈干部群众意见。通过监督,村“两委”工作增加了透明度,做到事前事后跟踪监督,定期上榜公示。

九、村规民约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建设经济发展,文明和谐,卫生整洁的新农村,特制定本村民约:

海上桥,传千载,明清古建前人留;

青狮山,陆丛堆,北望黄河景色秀;

讲文明,有追求,村规民约大家守;

爱家乡,苦奋斗,规章法纪记心头;

新时代,学思想,党员先锋要发扬;

价值观,需牢记,二十四字要践行;

惜公物,护古迹,美德传递扬正气;

公益事,热心肠,志愿活动争参与;

好儿郎,服兵役,保卫边疆利社稷;

倡二孩,讲优育,生育政策要牢记;

防盗版,抵淫秽,扫黄打非我做起;

不赌博,无劣迹,以身作则正自己;

新建房,经审批,服从规划莫违纪;

倒垃圾,不随地,环境幽美好风气;

废秸秆,禁焚烧,科学利用同受益;

弃陋习,树新风,移风易俗需执行;

祭先祖,莫烧纸,献花同样寄哀思;

红白事,不攀比,勤俭节约最实际;

邻里间,重情义,互相帮助如亲戚;

夫妻情,应珍惜,相敬如宾严律己;

敬老人,重孝顺,社会美德要传递;

育子女,教有方,陪伴子女共成长;

外打工,多挂念,经常联系人心安;

谋生计,务正业,勤劳致富带村民;

此条约,大家立,你我遵行都受益。

以上文字内容根据《海上桥村志》整理,在此特向村志编纂者致以诚挚的感谢!

图片来源:自摄


上一条: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村落历史 下一条: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经济发展

关闭